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 历史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2024-01-29 13:58:02

魏国则占据了现在的河南省北部和中部以及山西省的东南部,是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经历了多次兴衰和权力争夺,魏国有多个国都,最著名的是大梁,为我国现在的河南开封。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魏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3年,当时的首都位于安邑(现为山西夏县)。

山西夏县简介

夏县,位于黄河之滨,三晋之南,总面积1350.66平方公里,东靠垣曲县,北连闻喜县,西 邻盐湖区,南接平陆县,东南角隔黄河与河南省渑池县相望。夏县曾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和“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等称号。

夏县,古为禹王之都,后为夏之都邑。春秋时称安邑,战国时为魏都。秦、汉因之。北魏神魔元年(公元428年),安邑分为南安邑和北安邑两县,夏县属北安邑,故治在今夏县西北之禹王城。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地活动,后人为了纪念他,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废北安邑,另于今治置夏县,属河北郡,自此历代县名均不改。北周时为安邑郡治。隋初属蒲州,后属河东郡。唐武德初属虞州,后属绛州,又改属陕州,不久复属绛州,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复属陕州,五代、宋因之。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改属解州。元、明、清因之。民国属河东道。

抗日战争时期,夏县边山地区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属太岳行政区。1947年7月14日夏县解放。1948年夏县统归晋绥边区。1949年划归运城专署。同年6月9日,运城专署、临汾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夏县属晋南专署。1950年,运城、临汾专署分开,夏县属运城专署。1958年10月,夏县与闻喜县合并,称闻喜县;1961年5月,夏县与闻喜县分县,仍恢复夏县原名。1970年5月21日,晋南专署复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本县属运城专署。1972年,夏县上王公社划归运城,七里坡公社划归闻喜。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建市,夏县属运城市。

魏国简介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其建立者为卫懿公。魏国位于今天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经历了多次兴衰和权力争夺。

1. 建立:魏国起源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晋国的三位卿大夫——韩、赵、魏为诸侯,这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其中魏斯(魏文侯)建立了魏国。

2. 姓氏与宗族:魏国的始祖毕万是姬姓魏氏,他的先祖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此魏国的君主也属于姬姓。

3. 强盛时期:在魏文侯的统治下魏国经历了强盛时期,他任用李悝进行变法、改革政治和经济制度,使魏国迅速富强。此外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魏武卒,这支职业化军队在战国初期几乎战无不胜。

4. 扩张与战争:魏国在军事上非常活跃,特别是在魏文侯和其子魏武侯时期,他们向西扩张攻占了秦国的部分领土,并与其他诸侯国多次交战。

5. 新主与衰治(公元前84年):魏惠王称王,但此后魏国的霸权逐渐衰落。面对秦齐等国的崛起,魏国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中遭受重大挫败,丧失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6. 灭亡:最终公元前225年,魏国被日益强大的秦国所灭,其领土并入了秦帝国。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以其早期的改革和军事力量着称,对当时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国的皇帝

1、魏武帝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大汉丞相,同年的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军,大败而归。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封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晋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66岁。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太祖武皇帝,葬高陵。

2、魏文帝曹丕

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他继承了丞相之职和魏王的爵位。同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这不过是帝王交接时的权力游戏罢了)。二十九日,曹丕登受禅台正式称帝,改元皇初,汉献帝被其降封为山阳公,但是保留天子的礼仪,汉朝400年的统治到此结束。

3、魏明帝曹叡

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长子,曹丕继承魏王爵位后,曹叡被封为武德侯。曹丕称帝后,曹叡先后被封为齐公、平原王、太子。皇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后曹叡在洛阳正式继位,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曹叡继位后任用曹真。司马懿,成功地顶住了蜀国和吴国的进攻,并且还平定了鲜卑和公孙渊。曹叡还和尚书陈群等人制定了《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上的重大进步。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在洛阳驾崩,终年39岁。葬于高平陵。因他的三个儿子都早逝,所以皇位传给了养子曹芳。

4、齐王曹芳

曹芳是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青龙三年(235年)被魏明帝曹叡选为养子,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前立曹芳为太子,曹叡病逝后曹芳正式继位。

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以种种罪名上书郭太后,废黜了曹芳的皇帝之位,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5、高贵乡公曹髦

司马师废齐王曹芳,曹髦被立为新君, 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甘露五年(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事泄,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岁死后被废为庶人

6、魏元帝曹奂

曹奂,燕王曹宇之子,甘露三年(259年)被封为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后,司马昭与众人商议立曹奂为帝,改元景元,与曹髦相比,曹奂却是个傀儡皇帝。咸熙二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曹魏政权,曹魏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

魏国怎么灭亡的

当时,魏景湣王已经薨逝,魏王假继位三年。秦国军队攻打燕国的时候,魏王假增修大梁城,城墙内外都挖掘深沟,做好战前准备。

魏王假又派使者出使齐国,使者对齐王建说:“魏国和齐国是唇齿相依的国家,唇亡齿寒。魏国灭亡,必然祸及齐国。希望两国同心协力,互相救援。”

因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政策,齐国是秦国结交对象,齐国离秦国远,所以,齐湣王之后,齐国一直享受太平。齐襄王薨逝之后,齐王建继位,由于齐王建继位时年幼,齐国政权都在齐襄王的王后手中。齐襄王王后死后,她的弟弟后胜,为齐国的相国,他得了秦国很多黄金,所以,齐国相国后胜是一个不爱齐国的臣子,他说:“秦国必定不会辜负齐国,如果齐国与魏国合纵抗秦,必然触怒秦国。”齐王建听取了后胜的意见,没有答应魏国的请求。

秦王嬴政22年,也就是公元前225年,王贲攻打魏国,连战连胜,接着包围魏国都城大梁。当时天气多雨,王贲探访大梁的地理形势,知道黄河在大梁的西北,汴河从荥阳发源而来,也经过大梁城西。王贲命军士冒雨兴工,在大梁西北开凿水渠,准备引黄河和汴河之水到水渠,又筑堤壅堵两河的下流。王贲亲自催促督察,水渠修成之后,大雨一连下了十多天,水势浩大,王贲下令掘开河堤,引两河之水通入水渠,大梁城内外水沟都泛滥,大梁城被浸泡了三天。大梁城墙有好几处颓坏,秦兵乘机攻入大梁城。

魏王假正在和群臣商议写降表,魏王假被王贲抓住,押上囚车,魏王假的宫中眷属都被送到秦国咸阳。魏王假在途中病死,魏国灭亡。秦王嬴政在魏国设置三川郡。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363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