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0首

学科知识库2023-09-01 17:04:21

民间习俗,中秋节,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合家圆满。很多时候,团圆,是心中的一个美好的希望。同一个中秋节,每个人的感慨不尽相同,十首古诗,写尽了中秋节,写尽了人生。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0首?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 《阳关曲·中秋作》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6.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0.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节来历一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

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

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有哪些主要习俗?

1、祭月赏月

在古代中秋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祭月了,先是由帝王家开始祭月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家族式的祭月。古代有'男不祭月,女不拜灶的习俗。所以祭月一般是家庭的女主人担任主祭其他女性担任从祭。后来在中秋节的时候祭月逐步发展成娱乐的方式赏月,当代中秋节赏月也是很重要的习俗。

2、观看灯会

中秋节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观看灯会,古时候也叫赏灯大会,观灯会猜灯谜,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着月圆的天空衬托出节日的气氛。

3、品尝月饼

一谈到中秋节大家都会想到吃月饼,在古时候,人们吃的月饼大部分都是自己制作的,在中秋节的时候制作月饼,吃月饼也是很重要的习俗。

4、制作糍粑

在南方中秋节的时候有制作糍粑的习俗,小编小时候家里每次过中秋节都要制作糍粑,还给把制作好的糍粑赠送一些给亲友,庆祝对方中秋快乐。

5、饮桂花酒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品尝桂花酒,八月桂花很香,用桂花制作的美酒让人垂涎欲滴,一边吃着月饼,一边饮着桂花酒,家人欢聚在一起欣赏明月。

6、点塔灯

在湖广一代中秋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塔上或者是自己家的瓦上点一盏灯,点灯的寓意是祈祷平安。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680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