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安史之乱是哪个帝王

学科知识库2023-09-07 16:54:02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都有战乱,规模和影响或大或小,大多数都爆发在国家特别不稳定的时候或者一个朝代的末代。原因大都是因为朝廷太过腐败,领导者平庸甚至暴虐,至使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反抗。安史之乱的发生显然是个例外。

安史之乱是哪个帝王

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玄宗天宝年间。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中期玄宗天宝年间的一场动乱,其持续时间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十六日到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二月十七日。因为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所以被称为安史之乱。

天宝后期,由于唐玄宗疏于朝政,唐朝政治昏暗,百姓多有流离失所。在募兵制施行后,边境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张,形成割据势力。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河北保定市和北京市)起兵,连克唐朝多地,在攻下洛阳后自立为帝。唐玄宗得知后,下令平叛,但洛阳(今河南洛阳),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等地接连失守,安禄山军进逼长安。唐玄宗被迫离开长安逃亡蜀中,途中禁卫军发动兵变,史称马嵬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

马嵬兵变后,时为太子的李亨在灵武(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称帝,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收复失地。同时,安史叛军发生内乱,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也自称大燕皇帝,并再次攻下洛阳,之后同样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唐朝军队则接连收复了长安、洛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接连击败史朝义。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败退后的史朝义想向北去奚和契丹,但被唐军追到,最终自缢而死,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多,唐朝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极大的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安史之乱打破了唐王朝的统一局面,成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藩镇割据势力在战乱中越来越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安史之乱前因后果

前因

唐玄宗李隆基,有一个宰相李林甫,极力游说李隆基,让安禄山当节度使,说胡人会打战,守边疆挺好,这个时候的节度使就是封疆大吏。

安禄山在李隆基面前唯唯弱弱,李隆基根本没有把安禄山当做一回事。李隆基取了儿子的媳妇,就是杨贵妃,封大舅哥杨国忠为宰相。这个杨国忠,老在李隆基那说安禄山的坏话,安禄山受不了,就带着小弟史思明一起造反,这就是安史之乱。

后果

李隆基带着杨贵妃杨国忠逃亡的途中,大臣们认为是杨国忠惹恼了安禄山,就弄死了杨国忠,也逼宫让李隆基弄死了杨贵妃。唐朝彻底没落。

唐朝的节度使,本来是封疆大吏守边疆的,自从安史之乱,就开始乱封节度使,目的肯定是为了打压安禄山,这样内地中原也有很多节度使,这些个节度使呢,稍有不开心就造反。

唐朝最后有一个节度使,叫朱温,灭了唐朝,建立了梁,进入五代十国。

插曲

为什么安禄山和史思明没有获得好处呢?期间,安禄山被自己的一个儿子杀了,史思明就杀了安禄山的儿子,史思明的儿子又把史思明杀了,安史之乱,严格意义上是被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儿子们给自我平复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726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