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学科知识库2023-10-20 14:19:00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的积极心态、积极行为和积极人格的学科。它强调个体的优势和潜能,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三个,一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幸福感研究),二是积极的个人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1、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的研究。

迪纳对幸福感的解释中指出了幸福感的结构;心理幸福感(受自我接受、机能自主、个人成长、生活目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控制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受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影响),社会幸福感(受社会实现、社会接受、社会贡献、社会和谐和社会整合影响)。主观幸福感(SWB)指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可见,主观幸福感完全取决于自己主观上对生活的评价,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感觉)。

关于幸福,赛里格曼提出过幸福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素质(50%)+后天环境(25%)+自控心理(25%);沙哈尔也提出过幸福公式:幸福=快乐+意义;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为:幸福=效用/欲望(可以理解为个人拥有的名利财富比上自己的期待)。

2、积极的人格特质。

从个人层面研究,目前为止积极心理学研究出了24种重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创造力、好奇心、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好学、分析力(此五种为智慧和知识的美德);真实、勇敢、坚持、热情(此四种归结为勇气);善良、爱、社会智力(此三种为“人道主义”);正直、领导力、合作力(此三种为“公平”);宽恕、谦虚、审慎、自我调控(此四种为“自制”);审美能力、感恩、希望、幽默、虔诚(此五种为“卓越”)。

3、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积极心理学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1、培养个人强项:

通过了解和发展个人强项,人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自身的优势,提升自信、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例如,一位学生通过发现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卓越表现,并在学习中重点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和社交关系的提升。

2、培养积极情绪:

通过培养积极情绪,人们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增强社交关系和提升工作绩效。例如,一个研究发现,通过每天记录感激之事,人们可以显着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3、追寻流体验:

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追寻流体验,通过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忘记时间、专注并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例如,一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流,感受到创造力的迸发和内心的满足。

4、探索意义和目的:

通过寻找个人的意义和目的,人们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例如,一位志愿者通过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发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并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和社会认可。

消极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研究的是负面情绪、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虽然对于治疗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会让人们过度关注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影响自尊心和信心。此外,消极情绪的研究和宣传还可能会让人们更加焦虑和抑郁。

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它们互为补充,相互作用。只有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而对负面情绪的研究和治疗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1141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