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

学科知识库2023-11-13 15:07:20

史记的地位和价值是初中历史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你知道史记是一本什么题材的名著吗?在历史上又具有怎样的地位?下文将对这本名著进行详细介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详细介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着。约于汉武帝初元年(前104年)至征和二年(前91年)间写成。记事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首尾达三千年左右。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内分“本纪”十二篇,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重大事件和帝王事迹;“表”十篇,用表格谱列历代史实;“书”八篇,分别叙述礼乐、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三十篇,主要是诸侯王的史实记载;“列传”七十篇,主要记载官吏、名人及一部分下层人物的事迹。

《史记》取材广泛,除参考《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百家书以外,还注重实地考察资料的使用,构成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的思想内容是丰富深刻的,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以及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困急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质。《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富饱满、生动鲜明,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极大的创造,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表现人物的精神态度和性格特点。它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着,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一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虽然是文臣却比廉颇的功劳大,所以官位也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很不服气,屡次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及国家的利益,不想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时间久了,廉颇知道真相以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背上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自己的鲁莽。后来两人齐心协力为国做事,此后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在战国时期,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到楚国寻求帮助,毛遂便主动提出要求跟着一起前去。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也没有得出结果。这时毛遂挺身而出,与楚王分析了利害关系,权衡利弊,楚王立马答应派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

3、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人叫陈涉,他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出力气给别人耕田赚钱。有一次,他在空闲休息时,对当下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和他一起做工的人说:将来有一天如果我变得有钱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笑他痴人说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后来用“鸿鹄之志”比喻胸怀远大志向。

史记的价值: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着,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和史传文学传统。

扩展资料: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司马迁展示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禅让相承,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

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德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司马迁把全社会各种人际关系概括为:君、臣、父、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59257s